萬物皆繁盛,當是盛夏悅目時。時隔五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再度召開,圍繞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為自然資源系統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新思想引領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堅持“兩個結合”,在實踐基礎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是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政治宣言,也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新時代十年,我們黨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根本大計的戰略高度統籌謀劃,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從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從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從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重大轉變”概括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這其中既有科學方法的戰略指引,也有胸懷天下的大國擔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能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圍繞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相關制度建設和法律體系構建,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知責明責,篤行攻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的基礎上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參與全球自然生態治理,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特別是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等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讓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成就舉世矚目,未來任重道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這是我們黨對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最新形勢的整體判斷,也是自然資源部門今后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
為當代計,為萬世謀。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針對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明確必須正確處理的“五個重大關系”,為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此,我們要用戰略思維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堅持系統觀念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以辯證觀點看待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運用矛盾論把握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還要以底線思維認識“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建設美麗中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也是我們黨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優美環境新期盼的民生承諾。這決定了我們推進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方略已定,路徑更明。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并作出“六大戰略部署”。我們要立足“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自然資源工作定位,始終保持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聚焦重大問題抓好改革攻堅任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
砥礪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是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新的重要里程碑。我們要站在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上來,深入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發展,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更加自覺投身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偉大實踐。
(本文為《中國自然資源報》7月21日刊發的評論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