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精神
您當前的位置: 黨建>>中央精神>>

黨的二十大代表熱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布日期:2022-10-19 16:47:41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在黨的二十大開幕前,人民大會堂響起了《我的祖國》的動人旋律,大屏幕上播放著美麗中國壯美河山的自然圖景。

奔騰的長江、黃河講述著新的“母親河”故事,云南紅河哈尼梯田令世界贊嘆,河北塞罕壩綠色林海成為共同的美好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以綠水青山為底色,新時代的美麗中國“江山圖”徐徐鋪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改變著中國,影響著世界。

和諧共生,系統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歷程有著深刻感悟。

黨的十八大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均對生態文明建設給予高度關注。基于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的國情,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系統存在多樣性和多層次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在安長明看來,這些措施都是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而謀劃的大事,是對歷史負責、對國家負責、也是對人民負責。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黨的二十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石漠化展覽館管理員謝成芬對這句話感觸頗深。

她所在的西疇縣曾經歷了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苦楚。“過去的西疇縣,99.9%都是山區,石漠化面積高達75.4%,人畜飲水困難,生態環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村民人均年收入遠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面對困難,西疇縣苦干實干,探索出“山頂戴帽子、山腰系帶子、山腳搭臺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凝練出“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全縣森林覆蓋率從20%提高到54.83%,曾經的石漠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寫下了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生動注腳。2021年,西疇縣被命名為全國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系統如同一張大網,各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謝成芬說:“如今,我們把‘生態立縣’‘綠色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目前,我們縣現代農業和文旅康養產業的優勢凸顯,產業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鄉親們吃上了生態飯、旅游飯。”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效能。中國式現代化,在述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由“淺綠”轉“深綠”,綠色轉型邁向縱深

是要“錢袋子”還是要“綠葉子”?這曾是困擾黨的二十大代表、廣東省陽春市八甲鎮官河村黨總支書記廖高珍的一個難題,如今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了她解決難題的金鑰匙。

近年來,官河村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在村里打造一批“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林園,全面推進“一村一韻、一地一景”美麗鄉村建設。

同時,廖高珍還與村兩委干部一起,在村里推廣種植堅果、藿香、沙姜等,走上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發展之路,讓村里的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發展優勢,讓村民安居樂業。

廖高珍表示,她是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作為一名基層代表,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是她的美好愿景。

“官河村的實踐證明,綠色發展不是‘錢袋子’與‘綠葉子’二選一,而是要走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廖高珍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出部署,這讓官河村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鄉親們一道通過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打造鄉村振興綠色產業鏈,推動官河村實現綠色發展。

許多黨的二十大代表認為,我國實現了碳排放強度的遞減,但尚未實現碳排放總量的遞減。未來5年是“淺綠色發展”與“深綠色發展”并存、“綠色化”與“低碳化”并存的多重任務疊加時期,必須通過綠色科技革命、低碳能源革命,實現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這將是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標志。

“綠色轉型是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是涉及生產和生活系統性變革的重大工程。”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周文認為,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依然任重道遠,應結合實際,把握大勢,抓住規律,穩中求進。只有做好經濟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才能實現“雙碳”目標。

穩扎穩打,步履堅實,“雙碳”之路上保持戰略定力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的秋天,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了這一深思熟慮后的重大戰略決策。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寫進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這是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最新戰略部署,顯示出中國走在“雙碳”之路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從提出“雙碳”目標到我國以“1+N”政策體系確定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再到如今全方位大力推進“雙碳”工作,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一以貫之,保持著戰略定力。

黨的二十大代表、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介紹,近10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源的消耗強度累計下降了26.4%。我們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這條路我們越走越寬闊,越走信心越堅定。

“‘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戰略決策,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脫離實際。”黨的二十大代表、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姚青林認為,要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把握節奏步調。

姚青林至今銘記,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但這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把握步驟節奏,先立后破、穩中求進。

不少黨的二十大代表認為,發達國家往往是先工業化、再綠色化、然后再低碳化,中國則面臨著工業化、綠色化、低碳化多重任務疊加的形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取非常手段、非常措施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通過推進能源革命,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通過推進產業轉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實現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推進科技革命,通過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達到“綠色且經濟”和“低碳且經濟”的目的;通過推進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綠色低碳制度體系,實現制度的迭代升級。

穩扎穩打,步履堅實。任京東表示,我國將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不斷推進全球清潔能源伙伴關系,全面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相關鏈接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10270號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娄底市| 彩票| 辉南县| 海盐县| 桐乡市| 且末县| 西昌市| 张家口市| 霞浦县| 汤阴县| 柳江县| 红河县| 城固县| 彩票| 洛南县| 东丽区| 富蕴县| 湟中县| 凤庆县| 大关县| 堆龙德庆县| 榆林市| 修文县| 团风县| 邳州市| 绥滨县| 宁阳县| 文化| 东莞市| 依安县| 德阳市| 鄂尔多斯市| 苍南县| 徐闻县| 泰来县| 仙游县| 山东省| 仪陇县| 丹凤县| 观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