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動態>>國內新聞動態>>

青島日報:自然資源部向社會公布我國首批深海樣品和資料信息

發布日期:2019-05-31 10:29:05

5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在位于青島的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舉行了中國首批深海樣品和資料信息發布活動。首批面向社會公布了1955個站點、共6062件樣品的深海樣品信息,主動公開深海資料包括36個航次、198.84萬站次的數據和1309條資料,依申請公開包括25個航次相關資料和88個研究課題資料。

image.png

據介紹,發布中國首批深海樣品和資料信息,是新時代自然資源部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以下簡稱《深海法》)及其配套制度,促進深海區域調查資料及成果共享利用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國家深海樣品數據信息資源綜合集成利用和開放共享的有效方式,對促進深海大洋事業發展,提升全民族深海大洋意識,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

image.png

記者了解到,首批公布的深海樣品信息為1955個站點、共6062件樣品的目錄,具體信息包括采樣位置、樣品類型、站位數、樣品數和樣品量等。樣品類型包括多金屬結核、熱液多金屬礦石、深鉆巖心、巖石、表層沉積物、巖心沉積物、海水、生物骨骼等8大類。樣品分布區域涵蓋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富集區、中西太平洋海山區、西南印度洋中脊區、東太平洋脊區、中太平洋海盆及馬里亞納海溝等。

首批公布的深海資料信息包括主動公開資料和依申請公開資料兩類。其中,主動公開資料包括36個航次、198.84萬站次的數據和1309條資料目錄,內容涵蓋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學和航次典型視像等方面,時間跨度為1992-2017年。依申請公開資料包括25個航次相關資料的目錄和88個研究課題資料的目錄,內容涵蓋海底地形、海洋地球物理、高清視像、海洋底質、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學分析測試資料等方面,時間跨度為1992-2017年。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深海樣品和數據管理研討會,來自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中國大洋樣品館、中國大洋資料中心、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地質博物館和IODP計劃中國辦公室的專家,圍繞深海樣品和數據管理制度、深海樣品和數據資料管理時間與技術方法探索、中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科普場館建設運行與科學傳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對于進一步深化深海樣品和數據保藏與共享服務,提升深海樣品和數據管理服務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記者鄭文斌)


相關鏈接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章丘市| 通辽市| 玉龙| 伊吾县| 岐山县| 石台县| 青川县| 长海县| 个旧市| 木兰县| 桂东县| 伽师县| 汤原县| 梅州市| 和田市| 陵川县| 缙云县| 双牌县| 昆明市| 玛纳斯县| 平顺县| 静乐县| 万全县| 广平县| 白河县| 南川市| 株洲市| 广德县| 鹿泉市| 墨玉县| 宾川县| 宜章县| 张家港市| 苏尼特右旗| 天津市| 禹州市| 阳泉市| 孟津县| 杂多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