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動態>>國內新聞動態>>

中國海洋報:深海大洋尋“燕蹤”——我國首次利用水下滑翔機開展大洋湍流觀測

發布日期:2018-04-17 08:58:11

東南太平洋,風浪漸歇,暗流涌動,“向陽紅01船”一派繁忙景象。

船舷邊,甲板上,科考隊領導、值班船員、調查隊員……大家一齊把焦灼的目光投向起伏不定的深藍色的海面,捕捉著“海燕”的蛛絲馬跡。

當地時間4月15日6時,按照“蛟龍探海”重大工程總體布局要求,正在海上執行大洋46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1船”開展“海燕”水下滑翔機回收作業。該水下滑翔機是科考隊在8天前布放的,通過機體本身傳感器和搭載的湍流儀,獲取調查區域內大洋上層混合數據和溫鹽深剖面資料。

這不是一架普通的水下滑翔機。“海燕”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水下滑翔機,可以獨立在水下全天候作業,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該項技術和產品的壟斷。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作業。這是我國首次在深海大洋利用水下滑翔機進行大洋湍流觀測,獲取的數據對研究氣候變化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回收。相較傳統無人無纜潛水器,“海燕”更加身輕體瘦,身長只有1.8米、直徑0.3米,海上回收難度如同“大海撈針”。為順利回收,科考隊制訂了鉤撈、網撈和小艇回收3套打撈方案。

在視野最開闊的駕駛室內,船長俞啟軍神情嚴峻,拿著望眼鏡瞭望,用簡短急促的聲音,指揮值班船員前進、轉彎。

科考隊臨時黨委書記喬方利、該項目現場負責人郭景松等都集中在駕駛室,緊張地從一個窗口瞭望,爾后又跑到另一個窗口,尋找“海燕”蹤跡。

刺眼的陽光、波光粼粼的海面、不時泛起的白浪……都為尋找“海燕”增添了許多難度,所有人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似有千鈞。

這時,一只在船頭盤旋的海鳥,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發現疑似目標!”值班水手在海鳥駐足的海面上,突然發現“海燕”的天線。就在大家全神貫注判別目標時,俞啟軍確認:“就是‘海燕’”。

駕駛室里顯得很安靜,只有船長下達指令和操舵手偶爾低聲報告航行參數的聲音:“保持好船舶姿態,控制船速,做好回收準備。”操舵手根據船長指令,不斷修正船速和船舶姿態。

“海燕”像歸家的孩子,隨著水流漂向右側船舷,距離只船舷有短短的數米。甲板上,值班水手、作業組隊員按照演練過多次的程序各就各位,所有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

“近了,近了……”在接近船舷的一剎那,眼疾手快的船員用鉤子和纜繩套住水下滑翔機。“海燕”在隨著慣性繼續漂了幾米后,戛然停住。

十多分鐘后,隨著絞車帶動纜繩上收,“海燕”逐漸浮出水面,在甲板下方懸停。船員們拉緊止蕩繩,“海燕”順利回收至甲板。

“成功了!”歡呼聲震動“向陽紅01”船。從發現“海燕”到回收成功,科考隊整個作業過程僅用了1個小時。這一收,挽救;這一收,為“海燕”水下滑翔機在深海大洋開展作業創造了成功先例;這一收,體現出了船舶操作和科考作業的驚人默契。

最后,科考隊員用清水仔細沖刷“海燕”,確認設備情況。“昨天擔心的一夜沒睡,現在終于放心了。”眼見設備完好無損,郭景松分外激動。

隨著本調查站位工作的結束,“向陽紅01”船緊接著開足馬力直奔下一個調查站位。科考隊員不敢有絲毫放松,因為大家知道,在接下來將近一個月海上科考時間里,還有大量的工作在等待去完成。(中國海洋報)

相關鏈接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桦甸市| 桐乡市| 巴林左旗| 建宁县| 宁城县| 赣州市| 辽宁省| 绿春县| 永和县| 平原县| 蓬溪县| 白银市| 浦东新区| 资源县| 揭东县| 祁阳县| 信丰县| 安义县| 铅山县| 福建省| 平凉市| 宜宾县| 屏南县| 新疆| 综艺| 谢通门县| 双流县| 绍兴市| 广河县| 华蓥市| 阜新市| 秦安县| 凌云县| 共和县| 全南县| 都江堰市| 清苑县| 科技| 黎城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