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隨著深海攝像與生物誘捕系統被工作艇拖拽至“向陽紅03”船右舷,并成功實現回收,標志著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作業圓滿收官。
第一航段首席科學家汪衛國表示,“向陽紅03”船自7月12日從廈門起航奔赴太平洋執行海山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調查任務以來,科考隊克服重重困難,在西太平洋海山作業區利用走航調查、船舶大面調查和錨系潛標定點長期觀測等手段,開展了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和海洋水文與氣象等多學科綜合調查,獲取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環境觀測資料及實物樣品。
據悉,本航段作業中,科考隊在西太平洋海山布放了配備時間序列水樣和浮游植物采樣器的全水深錨系潛標觀測系統,通過深海微生物原位富集培養定向獲取特定功能海洋微生物,并開展了微塑料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監測,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同時,科考隊通過深海攝像與生物誘捕系統對3座海山底層生物進行觀測與誘捕。據不完全統計,本航段共獲取20余種底層生物影像資料和實物樣品,其中魚類7種、甲殼類9種、渦蟲1種、海蜘蛛1種、珊瑚1種、海葵1種,初步確定了今后開展精細化調查的目標海山。這將為開展西太平洋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推動西太平洋海山生態系統保護與環境管理提供基礎性資料。
據“向陽紅03”船船長劉旸介紹,在第一航段科考作業期間,西太平洋海域頻繁遭遇臺風影響,“向陽紅03”船按照船舶防臺風預案,積極做好安全檢查和船載設備的保障工作,科學研判臺風路徑,及時調整作業站位順序與船速,為各項科考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證。
按照計劃,“向陽紅03“船將于8月15日靠泊美國夏威夷,進行為期3天的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隨后奔赴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第二航段科考任務。(中國海洋報 蘭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