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動態>>國內新聞動態>>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入圍科技進步特等獎

發布日期:2017-07-07 09:29:54

     6月2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包含4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5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入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項目評選。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項目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包含潛水器本體、母船及水面支持系統、潛航員培訓、應用體系等4個方面,在國內僅有6000米級載人深潛技術的基礎上,通過100多家單位連續十余年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解決了7000米大深度耐壓、密封、安全技術,可靠水聲通信技術,深海復雜環境下精細作業技術等世界性難題,創建了我國載人潛水器深潛作業技術體系,實現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由跟跑向領跑的跨越,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大國重器”。該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軟件著作權7個,發表論文180篇,制定行業標準兩項,獲省部級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

 

     “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自2002年6月立項,于2009年開始海上試驗。在2009年~2011年成功完成了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海上試驗后,2012年6月,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成功突破了7000米。

 

     海上試驗結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先后在我國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西太平洋雅浦海溝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區下潛,涵蓋了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實現了100%安全下潛,作業能力覆蓋7000米以淺全球海洋面積99.8%的海域。

 

     自海上試驗以來,蛟龍號共成功下潛152次,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教育部、中船重工集團等多個部委近40家單位參與其中,450余人次參與下潛,參航人員超過1000人次,總計歷時517天,總航程超過8.6萬海里。(中國海洋報)


 


相關鏈接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牡丹江市| 芮城县| 齐河县| 新民市| 崇信县| 桦南县| 监利县| 阿勒泰市| 桐柏县| 富宁县| 伊宁县| 两当县| 柏乡县| 连山| 同仁县| 石景山区| 台中市| 周至县| 临颍县| 武义县| 通州区| 九龙城区| 仲巴县| 临湘市| 宁海县| 台东县| 宣恩县| 宝山区| 合阳县| 宁德市| 边坝县| 金山区| 武陟县| 台北县| 五台县| 阳曲县| 杭州市| 景德镇市| 叙永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