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蛟龍號二航段第5次下潛完成1.8公里高精度測深側掃調查

發布日期: 2017-05-04 15:09:57

5月3日,蛟龍號在南海東沙東南部調查區進行第二航段第5次下潛(總第138潛次),最大下潛深度2540米,采集了高精度測深側掃微地形調查數據和大量近底海水、沉積物和生物等樣品。

6時51分,全體人員各就各位。7時02分,蛟龍號布放入水,5分鐘后開始下潛。

8時42分,蛟龍號抵達預定深度后,首先沿東沙東南部高速堆積區一條測線開展了1.8公里高精度測深側掃微地形調查。隨后,蛟龍號進行近底觀察和取樣,完成了環境參數測量,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和生物等樣品,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

蛟龍號在海底觀察到的海星

15時04分,按計劃完成下潛任務后,蛟龍號拋載返航,16時47分回收至母船甲板。此次下潛,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2540米,水中時間9小時45分鐘,其中海底作業時間6小時21分鐘,獲取了10管短柱狀沉積物樣品、16升近底海水、1只海星、2只海甲蝦。

同時,本次下潛繼續開展了第二輪實習潛航員獨立主駕駛訓練,實習潛航員趙晟婭此次獨立擔任主駕駛。下潛前,趙晟婭與下潛科學家仔細研究作業方案,查閱該海區的地形資料,并向經驗豐富的潛航員請教潛水器操作經驗。

趙晟婭說,此次下潛作業比較順利,潛水器總體技術狀態穩定,下潛人員配合流暢,圓滿完成了預定下潛任務。

下潛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徐景平是首次搭乘蛟龍號下潛,海底奇特的景觀令他印象深刻。

徐景平介紹說,蛟龍號抵達預定深度后,發現了一些海洋垃圾,幾乎沒有海洋生物。隨著蛟龍號一路爬坡作業,下潛深度不斷降低,海洋垃圾逐漸減少,生物種類明顯增多,觀察到海參、海綿及許多魚類等海洋生物。

“本潛次的主要工作就是側掃、取樣、觀察。”徐景平表示,海底作業期間,蛟龍號對東沙東南部海底水道進行了系統的測深側掃、精準海底沉積物取樣和近底觀察工作。獲取的數據和樣品對于開展深海高速堆積區物源,沉積物輸運、沉積過程和機制,以及本地區的沉積物穩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文/高悅)

下潛人員出艙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安顺市| 多伦县| 静宁县| 天柱县| 诸城市| 承德县| 遂溪县| 乌兰县| 炎陵县| 贵定县| 乌苏市| 海兴县| 宿迁市| 珲春市| 汝城县| 株洲县| 平原县| 宝应县| 抚宁县| 金昌市| 清镇市| 乐安县| 满洲里市| 伊吾县| 西畴县| 靖安县| 策勒县| 乐昌市| 翼城县| 泽库县| 法库县| 德保县| 镇宁| 含山县| 灌阳县| 和政县| 柳河县| 华安县| 荥阳市|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