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實習潛航員首次主駕駛“蛟龍號”成功下潛

發布日期: 2017-03-03 14:51:06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月2日在西北印度洋由實習潛航員楊一帆主駕駛成功下潛。這是“蛟龍”號在中國大洋38航次的第二次下潛,也是我國實習潛航員首次獨立主駕駛“蛟龍”號下潛作業。

本次下潛人員為楊一帆、潛航員唐嘉陵和本航次第一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蛟龍”號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臥蠶2號熱液區開展的此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為3120米,水中時間9小時44分鐘,海底作業時間6小時8分鐘。

據本航次第一航段現場總指揮于洪軍介紹,本潛次完成了首次實習潛航員獨立主駕駛作業,沿臥蠶2號熱液區設定的測線開展了調查和觀察,了解熱液區范圍和硫化物分布,進行環境參數測量;開展了測深側掃微地形測量;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

“本次下潛在我國載人深潛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自主選拔培養的第二批載人潛水器潛航學員歷經3年培訓,首次作為主駕駛獨立開展下潛作業,并在第一批潛航員指導下圓滿完成作業任務。”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這表明我國第二批載人潛水器實習潛航員已具備獨立駕駛潛水器的能力,體現了第二批潛航員培訓工作成效顯著,結合選拔培訓工作制定并頒布實施的相關行業標準科學嚴謹。

據介紹,本次下潛,實習水面支持系統副總指揮首次獨立完成潛水器布放回收全部指揮任務,顯示第二代載人潛水器現場作業指揮員也已成長起來。

韓喜球表示,本次下潛獲取了玄武巖樣品1塊,重1.5公斤;短柱狀沉積物插管3管;近底海水16升。本次下潛進一步明確了臥蠶2號區域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分布范圍,觀察到了豐富的玄武巖分布與地質構造現象,對后期分析熱液成礦作用有重要意義。

今年2月6日從青島起航的大洋38航次,共分三個航段,分別在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與深海前沿科學調查,時間為124天。(據新華社 劉詩平)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南丹县| 清新县| 博客| 普兰县| 胶州市| 布尔津县| 吉木萨尔县| 眉山市| 唐河县| 镇坪县| 桐柏县| 华坪县| 方正县| 施甸县| 长宁区| 武义县| 尉氏县| 广昌县| 许昌市| 绍兴县| 即墨市| 金乡县| 青神县| 竹溪县| 湘乡市| 瑞昌市| 商都县| 延边| 阳东县| 岱山县| 班玛县| 云浮市| 积石山| 古蔺县| 阳原县| 许昌县| 苍梧县| 新宾| 鄂托克前旗|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