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莫雙方向“向陽紅10”科考船授旗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06月01日訊(通訊員 孫湫詞 記者 張吉)當地時間6月1日,“向陽紅10”船從毛里求斯路易港起航,執行中國-莫桑比克和中國-塞舌爾大陸邊緣海洋地球科學聯合調查航次,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鄭玉龍、莫桑比克海洋邊界研究所Manuel Ferrao所長等雙方代表團出席起航儀式。此航次將成為中國與莫桑比克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由海洋二所牽頭組織實施的航次任務,調查人員由我國專業調查人員及莫方科學家共38人,其中海洋二所科學家14人,莫桑比克科學家6人,同時有來自國內多個單位及大學的調查隊員參與航次。海洋二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唐勇研究員將擔任首席科學家,莫桑比克E.S.Mahajane教授為聯合首席科學家。
據了解,該航次是我國繼援助尼日利亞開展大陸邊緣調查后的又一次國際合作航次,科考隊將通過各種先進手段對東非大陸邊緣開展地球物理調查,從而了解該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征。
航次首席科學家唐勇表示,塞舌爾西側毗鄰東非大陸邊緣,屬于典型的被動大陸邊緣,東非大陸邊緣則接受了巨厚的沉積,記錄了豐富的構造和沉積演化歷史信息,是研究大陸邊緣構造演化、地球動力學、地質災害、沉積物“源-匯”過程、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理想區域。“東非海岸盆地最振奮人心的發現是在莫桑比克、坦桑尼亞、肯尼亞之間的魯伍馬盆地,那里發現的巨額儲量天然氣,展示了世界級的資源潛力,成為研究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豐富資源的理想區域。”
在為期兩個月的調查中,科考隊將在莫桑比克陸架和莫桑比克海盆利用多波束、多道地震、海底地震儀等技術手段聯合開展地形地貌、沉積物厚度、地殼結構等研究,后前往塞舌爾主島北部海域開展地形地貌及巖石學研究。“向陽紅10”船預計在今年7月初結束全部作業任務返回國內。
中莫雙方代表團參觀 “向陽紅10”船
起航前,航次首席科學家唐勇、船長徐志凱等引導中莫雙方代表團參觀“向陽紅10”船駕駛臺、多波束實驗室、深拖實驗室和后甲板,莫方表示對航次的順利進行充滿信心,Manuel Ferrao所長高度評價此次航次,認為此次航次“為全人類認識海洋做出貢獻”。同時,唐勇研究員回顧了海洋二所與莫桑比克海洋邊界研究所在海洋科技合作方面的歷史與友誼,并為中莫雙方科學家講解了此航次的路線、任務和調查手段運用。
目前,“向陽紅10”船經過4個航段大洋科考的磨合,整體性能及配合程度大大提高,但此次仍是“向陽紅10”船首次前往南印度洋海域執行調查任務,面臨各種困難,鄭玉龍副所長希望中莫雙方科學家精誠團結,將中莫間首次海上聯合調查落實好。
上午11時,莫桑比克海洋邊界研究所Manuel Ferrao所長為科考隊授隊旗,全體隊員列隊與雙方代表團告別,“向陽紅10”船緩緩駛離路易港。
非洲沿海各國近年來對大陸邊緣環境、構造等方面越來越重視,但自身調查能力薄弱。我國近年來在大陸邊緣調查的技術手段方面日趨成熟,援助非洲國家開展聯合開展調查研究既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體現,有助于一帶一路建設,也為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方法提供了驗證、完善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