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9”船啟航
2016年4月12日,“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7航次)從國家深海基地碼頭啟航。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出席啟航活動,向科考隊員授旗、在航次動員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宣布啟航。科考隊員陸續登船,伴隨著汽笛聲響,“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向西太平洋進發。全體參航隊員精神飽滿、斗志昂揚,帶著“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踏上了圓滿完成任務的征途。青島市政府副市長黃龍華、中船重工科技部副主任王俊利、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所長何春榮、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長滕征光、中國海洋報社社長趙曉濤、國家深海基地中心主任于洪軍等領導參加了啟航活動。
記者了解到,按照“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總計劃安排,2016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7航次)由深海中心組織實施,全國20多家單位100多名隊員參加。本航次分兩個航段,在西太平洋富鈷結殼、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與深淵科學調查研究及常規調查作業,執行時間為2016年4月12日至7月12日,海上時間共計92天。
科考隊員精神飽滿
本航次計劃在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開展下潛作業,利用“蛟龍號”精確定位取樣、近地觀察與視像的技術優勢,以獲取合同區重點區塊高精度、高清晰數據資料,為未來合同區重點勘探區塊的選擇提供依據,為下步詳細勘探奠定基礎。同時,本航次依托“蛟龍號”大深度作業優勢,將在全球深淵的代表性區域——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展開科學考察工作,以期獲得海斗深淵探測的第一手資料,促進我國深淵科學研究的進步,并引領我國深淵探測技術的發展。
本航次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走向業務化運行、打造“蛟龍號”開放共享應用平臺的開創性航次。與以往“蛟龍號”航次相比,今年的航次具有任務來源多樣、大深度潛次多的特點。首先,從航次任務來源講,本航次不僅要開展中國大洋協會富鈷結殼勘探區的資源與環境調查;同時,為探索、建立“蛟龍號”開放共享的應用平臺,推動“蛟龍號”未來的業務化運行進程,本航次還吸納了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先到計劃項目,開展以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為調查區的深淵科學調查任務。第二個特點,本航次大深度潛次多,計劃5500米以上潛次達14次,有10個潛次水深在6000米以上,這將是“蛟龍號”自7000米海試以來,首次計劃開展連續大深度下潛作業,對“蛟龍號”技術狀態的穩定性、可靠性是一次很好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