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臺風“海豚”來襲 “海洋六號”啟動應急預案成功應對

發布日期: 2015-05-11 15:39:14

圖為“海洋六號”船長藍明華在臨時黨委會上介紹臺風運動情況。劉照/攝

5月7日,“海洋六號”駛入了今年第七號臺風“海豚”的“勢力范圍”,海況越來越差,涌浪接近3米。

負責多波束作業的調查部部門長于宗澤說,“海況變差以后,多波束作業收到的數據量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數據丟失的情況。”據他介紹,由于涌浪拍打船體產生大量氣泡,多波束系統的換能器在發送或接收波束時被氣泡阻擋,造成了部分數據丟失。盡管“海洋六號”按作業要求降低到了7節的航速,但直到5月9日上午8時,多波束系統采集的數據仍不理想。

面對嚴峻的天氣,船長藍明華在臨時黨委會上及時做了通報,并建議調整航向,往緯度更高的工作區航行,降低臺風對船舶航行的影響。首席科學家劉方蘭根據目前的天氣情況,向中國大洋協會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請示后,決定暫時放棄原計劃的兩個工作區,轉向500公里外的另一個備用工作區邊避風邊開展調查。

據藍明華介紹,2014年西太平洋海域臺風數量明顯偏少,據統計只有21個,低于26個的年平均水平,但今年的臺風來勢有點“兇猛”,需要提前做好應變措施。“要說避風,太平洋和近海有很大的不同,在沿海作業時,可以選擇臺風移動路徑以外的錨地避風,在離最近陸地海島超過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作業,在水深幾千米的海域是不可能拋錨避風的,只能根據臺風移動的相反方向,到臺風大風半徑外滯航。”藍明華說。

據悉,為了確保安全,“海洋六號”已經啟動應急預案:一是每天增加收集氣象資料頻率,實時關注氣象動態;二是及時對輪機設備進行檢修,保障避風時的動力支持;三是檢查各部門設備固定情況,特別是后甲板調查設備固定情況;四是選擇影響相對較小的區域作業,根據臺風動態提前中止作業到安全海域避風。

目前,“海洋六號”已經離開臺風影響區域,各項調查作業也已陸續恢復。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天等县| 中西区| 洪洞县| 施甸县| 灌阳县| 迁安市| 衡阳市| 新竹市| 鄄城县| 威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浮山县| 开封县| 中江县| 策勒县| 崇文区| 西乌珠穆沁旗| 宁乡县| 蒙山县| 四川省| 剑河县| 平果县| 醴陵市| 余姚市| 阜平县| 榆林市| 师宗县| 台前县| 吴桥县| 襄樊市| 溧阳市| 稻城县| 广州市| 阳新县| 阿克苏市| 民权县| 巨鹿县| 铜陵市| 金沙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