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大洋34航次科考:山茶花種子完成2000米深海底之旅

發布日期: 2015-03-10 10:48:42

中國經濟網3月8日訊(記者鮑曉倩)東四時區時間3月8日晨,隨著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次近海底磁力與自然電位法作業完成,一包來自青島市的耐冬山茶花種子完成了它近12小時的深海底之旅。

8點,攜帶種子的拖體順利出水回收至甲板,科考隊員隨即從拖體上解下包裹好的種子。經仔細檢查后發現,種子承受住了2000米深海底的壓力,安然無損。“大洋一號”政委陳廣喜介紹,耐冬是青島市市花,這是青島市園林局東都實業有限公司委托“大洋一號”進行的試驗,目的是了解種子在海底特異條件下是否會發生變異,種子將逐步分批次隨著作業拖體下潛至深海,以觀測其不同變化。

與太空種子經歷真空失重不同,深海種子在海底要經受的是巨大的高壓。據測算,2000米深海意味著將承受200個大氣壓的壓力,而人類日常生活環境為1個大氣壓壓力。

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次近海底磁力與SP法作業是從3月7日晚9點開始的,拖體下潛至2000米深,在距離海底100米左右由船體以1.5節左右航速拖曳前進,測線長長度23公里,歷時近12小時。

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磁力組負責人吳濤介紹,拖體攜載有磁力探頭,以檢測海底磁力情況,如遇有金屬礦產,將探測到磁力異常,拖體由無磁鈦合金制成,以免對探測結果產生影響;自然電位法則是通過探測海水電位差判斷海底是否存在礦體異常的方法,拖體尾部同時攜帶帶一根50米長的電纜,帶有4個電極,可測量兩個電極之間的海水電位差,電纜尾部還裝有小型降落傘,以在海水中保持電纜的水平。

“我國自主研發的超短基線系統可隨時對拖體在海底所在位置進行精確定位。”大洋34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助理李鋒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拖體上同時攜帶了化學傳感器,纜繩上加掛了濁度異常探測器,以通過了解近底海水的pH值、氧化還原電位、濁度、硫化氫濃度等,判斷是否存在熱液異常。

“同時加載近底磁力儀、自然電位儀、化學傳感器、濁度傳感器,這是我們在大洋科考的不斷摸索中方法上的創新,大大提高了一次作業的效率。”大洋34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周建平表示。

3月8日上午8點30分,海底磁力與自然電位法第二次作業開始進行。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额敏县| 屯昌县| 石林| 辽宁省| 麻栗坡县| 鲁山县| 望谟县| 太白县| 溧水县| 罗定市| 浦北县| 西昌市| 营山县| 武安市| 香河县| 抚顺市| 广灵县| 石泉县| 会宁县| 青神县| 鹤壁市| 介休市| 皮山县| 中卫市| 丹江口市| 阳城县| 鄯善县| 临朐县| 洛隆县| 泰宁县| 容城县| 连江县| 永善县| 青铜峡市| 科技| 奉贤区| 阿城市| 抚州市| 卫辉市|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