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蛟龍”去印度洋“嘗”熱液

發布日期: 2014-11-27 11:17:13

25日上午,載人深潛器“蛟龍”號要離開江陰碼頭,去印度洋勘探海底礦區了。此次任務有13名科學家隨船出發,為“蛟龍”號歷次任務之最。

今年6—8月,“蛟龍”已在西北太平洋完成了一次調查。在印度洋的第二、三航段25日啟程,2015年3月返回國內,目標是中國承包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區;蛟龍計劃下潛20次左右。

中國科考船“大洋一號”也將在同一區域、同一時間展開勘探。“大洋一號”已于11月16日離開三亞,奔赴印度洋。

首席科學家陶春輝說,在印度洋海底礦區,“大洋一號”將做大尺度的工作,“蛟龍”做小尺度的工作。

“資源評價方面,我們‘蛟龍’號可以精細調查硫化物的分布、成礦過程,以及噴出流體的溫度、成分。”陶春輝說,“環境評價方面,‘蛟龍’號可以詳細研究噴口周圍熱液系統,研究其生物分布與環境關系。”

陶春輝說:“那里共有4個熱液區,其中一個熱液區還在活動,正噴出熱液,有很多噴口和熱液生物,大家對它更感興趣。其他三個熱液區基本不活動。兩個是硫化物熱液區,一個是碳酸巖熱液區。‘蛟龍’號可以進行微觀調查以及剖面調查,是其他手段辦不到的。”

隨船科學家,上海交大教授肖湘說,生物學家將利用“蛟龍”號研究西南印度洋熱液區的生物多樣性和基因流。

“那里是大西洋流和太平洋流的交流地帶,是一個人字形節點。它是一個屏障還是通道?值得探討。”肖湘說,“熱液區引起科學家的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它有助于研究生命起源和生命邊界。熱液區里分離出來的生物,很多只能在高壓鍋里生長。我以前搭載外國的深潛器,去過太平洋的熱液區,而西南印度洋一直是個夢想。除了我們,很快會有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去那里研究,我們面臨激烈競爭。”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延安市| 霍山县| 商洛市| 湟中县| 安徽省| 会宁县| 通河县| 东源县| 永寿县| 花莲市| 醴陵市| 泸溪县| 大理市| 施秉县| 双柏县| 东安县| 马山县| 萍乡市| 开封县| 宜黄县| 密山市| 宁强县| 册亨县| 湖口县| 司法| 通山县| 虹口区| 贞丰县| 广丰县| 合作市| 林甸县| 京山县| 丰台区| 扬州市| 宾阳县| 巴中市| 乌恰县| 哈密市| 汾西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