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西太平洋海山區調查結束 海底攝像68.3公里

發布日期: 2014-07-27 15:29:21

中國網7月27日訊 10套錨系全部收放完畢,完成地質、環境和生物共35個測站,海底攝像68.3公里,多波束測線818公里。當地時間7月27日10時,“海洋六號”全部完成46個測站測線的西太平洋海山區資源與環境調查任務,駛向位于東太平洋的多金屬結核合同區。

“海洋六號”西太平洋海山區調查順利收官

布放錨系沉積物捕獲器


自起航16天以來,“海洋六號”先后完成11個地質取樣測站、24個環境和生物測站的調查,多波束測線818公里,并在采薇海山成功收放10個錨系,海底攝像68.3公里。其中,箱式測站12個,多管取樣2個,生物分層拖網6個,垂直生物拖網7個,CTD全水柱采水和200米采水各4個。

本航段任務主要由以錨系收放為主的環境調查和以地質取樣為主的資源調查構成,將全面、立體地反映海底資源和環境概況。“海洋六號”自7月13日抵達海山工區后,全體隊員晝夜奮戰先后完成諸如錨系收放、海底攝像、多管取樣等多種難度系數較大的調查作業。7月15日至7月24日,“海洋六號”先后在采薇海山西北部收回了去年同期布放的6套錨系,并在東南部新布放了4套錨系;新布放的錨系將在采薇海山進行為期一年的環境監測與樣品采集工作。7月26日7時左右,“海洋六號”抵達西太平洋海山區的維嘉海山,并先后完成2個箱式測站、1個多管取樣。

“海洋六號”西太平洋海山區調查順利收官

作業現場


本航段環境調查通過箱式、多管取樣獲取了用于底棲生物研究的沉積物樣品,采用CTD和生物拖網獲取了用于浮游生物研究的海水樣品。其中,分層生物拖網首次嘗試進行3000米近底層生物幼體采集,用于研究浮游生物的擴散與遷移機制。至此,采薇海山環境調查長期觀測和定點采樣相結合,實現了海山環境監測與調查全覆蓋,并將據此獲取采薇海山環境基線數據。

按照大洋32航次設計,“海洋六號”將自此經過9天航渡到達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合同區,進行大約一周的作業后結束第一航段調查。

1   2   下一頁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宁波市| 青铜峡市| 乐都县| 舞阳县| 普洱| 上高县| 黔西| 海盐县| 石门县| 儋州市| 南和县| 安吉县| 闵行区| 南京市| 临汾市| 北宁市| 南皮县| 格尔木市| 琼结县| 施秉县| 十堰市| 沧州市| 城固县| 舞钢市| 车致| 古丈县| 东至县| 皮山县| 宁海县| 台江县| 张北县| 秭归县| 宜川县| 龙游县| 微山县| 临澧县| 蒙自县| 达日县| 叶城县|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