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蛟龍號成功進行航次首潛 開展微型遙控潛水器試驗

發布日期: 2014-07-17 16:41:56

蛟龍號成功進行航次首潛 開展微型遙控潛水器試驗

圖為“蛟龍”號拍攝到的十腕海星

蛟龍號成功進行航次首潛 開展微型遙控潛水器試驗

圖為“蛟龍”號被布放入水

當地時間7月16日凌晨1時(北京時間7月15日23時),2014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5航次)科考隊抵達第一航段作業海區,并在位于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采薇海山區,進行了本航次第一航段首次下潛--工程下潛,這也是“蛟龍”號的第75次下潛。潛航員傅文韜駕駛“蛟龍”號與葉聰、何震在海底近10個小時,圓滿完成所有預定工作內容,首戰告捷。本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2424米,下潛位置在采薇海山南側山頂。

當地時間7時,全體人員就位;7時28分,“蛟龍”號被布放入水;7時35分,潛水器開始下潛;8時54分,下潛到最大深度2424米,并開始海底作業。傅文韜等3人分別進行了潛水器功能和性能檢測,開展了微型遙控潛水器試驗,采集了富鈷結殼、插管沉積物樣品和近底水樣,并拍攝到十腕海星的高清圖像。15時46分,“蛟龍”號拋載上浮;17時08分,被回收至甲板。

本次下潛主要進行了潛水器系統功能復核,對潛水器搭載的微型遙控潛水器各項功能進行驗證,達到了預期效果。潛水器沿高差約900米的山坡對預定測線上的巨型底棲生物、富鈷結殼、巖石等進行了近底觀察,并利用測深側掃聲吶對海底微地形進行測量。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科考隊專家表示,根據潛水器在海底開展的調查分析,該區域以沉積物為主,富鈷結殼分布較少,以礫狀結殼為主,少量板狀結殼,同時存在大量碎石,說明此地貌單元不利于結殼生長。巨型底棲生物以海星、魚、蝦為主,固著生物海綿和珊瑚極少,表明海底地形對富鈷結殼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有明顯控制作用。

據了解,此次作業區位于麥哲倫海山區中部的采薇海山富鈷結殼勘探區,履行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的義務。富鈷結殼是一種富含鈷和其他稀有金屬的海底鐵錳氧化物,集中生長在沒有沉積物覆蓋的海山、海底和海臺的斜坡和頂部,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開發前景。

根據“蛟龍”號現場指揮部決定,當地時間7月17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生物學家王春生將搭載“蛟龍”號下潛到采薇海山區。除王春生外,另外兩名下潛人員為潛航員唐嘉陵和工程技術人員李寶鋼,下潛深度約為2800米。

此次下潛以科學應用為主,主要任務是近底航行,觀察、拍攝海底巨型底棲生物和富鈷結殼高清視像,采集巨型底棲生物、富鈷結殼、巖石、沉積物樣品和近底層水樣,在載人艙內拍攝潛水器布放、下潛、坐底、上浮、回收等過程,同時擇機開展潛航員生理心理測試。(特派記者 朱 彧)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安市| 烟台市| 文水县| 墨竹工卡县| 广平县| 南雄市| 上思县| 朝阳县| 平顶山市| 孝义市| 章丘市| 炎陵县| 马山县| 泸定县| 通河县| 额尔古纳市| 林芝县| 西充县| 宜城市| 安吉县| 克什克腾旗| 太仆寺旗| 深泽县| 基隆市| 温泉县| 留坝县| 尉氏县| 太仆寺旗| 东莞市| 灵宝市| 社会| 西平县| 文安县| 京山县| 宜川县| 五常市| 英山县| 兴文县| 阿坝| 苏尼特左旗|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