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國內新聞動態

大洋科考發現一處海山生態系統

發布日期: 2014-03-31 14:16:08

“大洋一號”船時間2月12日,中國大洋第30航次第二航段在我國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開展了光學攝像拖體作業。其間,光學攝像設備在經過水下約1800米深處的一座海山時,拍攝到了一處海山生態系統,發現了多種類型大小不等、數量不一的深海底棲生物。

 

光學攝像拖體在海底拍攝到的生物

 

這些深底棲生物包括了約1米高的粉紅色海底鞭狀珊瑚、20厘米~40厘米高的粉紅色樹枝狀珊瑚、不足10厘米的白色簇生珊瑚、不規則塊狀的白色海綿以及海星、水螅、魚等。據現場樣品描述員、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深海和極地底棲生物課題組黃丁勇介紹,這些生物主要有7類,其中較多的是白色簇生珊瑚,個體很小,不足10厘米,部分堆積在一起。另一類數量較多的是鞭狀珊瑚,長度達1米。此外還有很多海綿,白色居多,呈塊狀,形狀不規則。現場還觀察到很多魚類,體長在20厘米~100厘米之間,也有少量體長在1米以上。在這些魚類中,還包括一條鯊魚,體長約1.5米。

 

除了活的生物,在海底表面的沉積物上還殘留著大量珊瑚死亡后留下的殘骸,呈黑白兩色。黃丁勇分析稱,死亡時間較久的珊瑚為黑色,白色則顯示死亡時間較短。

 

根據觀測到的影像,黃丁勇推測,該處應為一個普通的海山生態系統。通過海底影像發現,生物大量存在于該處的上坡和山頂,下坡一側生物種類和數量非常少。“根據生物的分布,上坡和山頂可能有上升流。上升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物質,有機質增多,因此生物比較繁盛。下坡一側沒有上升流,生物相對就會少一些。此外,下坡一側沉積物覆蓋量很大,沉積物多,底棲生物尤其是珊瑚較少。”黃丁勇說。

 

截至目前,本航段還未采集到熱液口的生物。黃丁勇介紹說,由于熱液口生態系統非常狹窄,因此采集熱液口生物具有很大難度。(路濤)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前郭尔| 青神县| 凤山县| 宾川县| 图们市| 尤溪县| 永修县| 苏尼特左旗| 荥阳市| 平安县| 抚松县| 蕲春县| 噶尔县| 新巴尔虎左旗| 腾冲县| 特克斯县| 海伦市| 浦江县| 宁陵县| 乃东县| 雷山县| 昂仁县| 盐源县| 平武县| 镇远县| 永兴县| 龙泉市| 化隆| 德惠市| 杂多县| 天长市| 东山县| 北川| 西华县| 罗甸县| 仙桃市| 弥渡县| 通河县| 湖州市|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