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號”3500 米深海觀測和取樣型ROV主要用于3500米深度以內的大洋海底調查活動,包括海底熱液礦物取樣、大洋深海生物基因和極端微生物的研究以及探索人類起源的秘密等。整個系統由ROV本體、中繼器、臍帶纜、臍帶絞車、A 字架、止蕩器、操縱控制臺以及動力站等多個子系統組成,前進后退速度可達3.5節,帶6臺攝像機和二個多功能機械手,在世界上首次安裝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虛擬監控(VMS)和動力定位(DP)系統,其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相對于其他大洋作業設備,ROV可以得到多視角的、更為優質的視頻畫面,拍攝到更加清晰的圖片,提供更加全面的水下觀察信息。同時,ROV水下機動靈活,作業能力與設備搭載能力強,系統在大深度、小范圍內進行精細的深海搜索、觀測和取樣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自“海龍號”ROV于2008年5月在中國南海完成了3278 米的深海試驗,創下了我國ROV最大的深潛記錄以來,“海龍號”ROV屢傳佳績,由上海交通大學和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組成的ROV操作團隊,首次使用ROV在東太平洋海隆EPR區域觀察到罕見的巨大黑煙囪,使用機械手獲取了熱液黑煙囪樣品,獲取了寶貴的資料。這一發現標志著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能使用水下機器人開展洋中脊熱液調查和取樣研究的國家之一,同時也為后續ROV的應用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2010年, “海龍”號進行了全面維護,完成了包括雙模式布放、電液接口擴展、應急起升控制等多項實用性改造,并擴展了包括熱液、微生物、宏生物和海水原位等多種取樣功能。經過歷時13天的海試,“海龍”號深水作業的安全性進一步增加,并且具備了較為豐富的水下取樣能力。
12月8日,海龍號已經隨大洋一號再度遠征,開始為期300多天的科考航次。“海龍號”將在三大洋再次深潛,在深海考查和探索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