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改裝后的“大洋一號”船進入了國際先進科學考察船的行列,成為我國第一艘滿足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活動的、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科學考查船。這是1月8日由沈聞孫、張炳炎、黃旭華和汪品先四位院士等13位專家在鑒定中作出的結論。
增改裝是在大洋協會組織領導下,由上海滬東中華船廠、701所、國家海洋局二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通力合作下完成的。鑒定會上701所副所長吳念、國家海洋局二所陶春輝研究員匯報了船體和設備增改裝的設計經過。專家們認為項目完成單位提供的資料齊全,數據可信,符合鑒定要求。
改裝后的“大洋一號”船,明顯提高了船舶的總體性能,滿足我國海事主管當局的法定要求以及有關國際公約的要求,符合中國船級社的有關規定,船舶的安全性以及防污染的能力得到了全面保證。
這次增改裝工程在國內首次成功設計和實現了在舊船上增裝國際先進水平的動力定位系統。該系統具有的定點控位、水下目標自動跟蹤和循跡航行功能,顯著地增強了船舶調查作業的安全性,實現了深海自動取樣和攝像等海洋勘查作業功能。
在這次增改裝工作中,工程技術人員通過精密計算,成功地對艉部甲板進行了技術風險很大的“大手術”,把原5米高的船艉“削”掉2米,對整個船舶既沒有造成振動,也沒有帶來變形,大大的改善了甲板作業的作業環境。
改裝后船舶的工作和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記者注意到船上人均居住面積已由5平方米增加到9平方米,單人間由原7間增加到27間,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要求;此外,成倍增加了實驗室的數量和面積,實驗室布置科學、合理、實用,滿足國際多種海洋調查作業實驗需求;公共艙室和生活艙室的設施和人均面積達到國際同類船舶水平。
增設的船舶計算機網絡信息集成系統是我國自主開發的第一套綜合科學考察船舶網絡系統,具有先進、可靠、安全、實用的特點。成功地對先進調查設備進行了系統集成與信息融合,提高了綜合調查作業、航行和船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時,科考隊員和船員還可與遠隔重洋的親人互通電子郵件。專家認為其整體技術在大型綜合科學考察船的計算機網絡集成系統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